中国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政策现状
中国的产业背景
- 建构产业园区
-
中国内共建设6,871个*产业园区
(2010年基准)
* 171个中央政府产业园区, 1,100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 5,600 个地方自治体产业园区
- 产业现状
- 因高度经济成长(2015年GDP成长15%) 成为全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钢铁49.5%, 锌 55%,煤炭 47%)及温室气体排放国(约 20%)
促进生态产业园区开发
- 支持法制
-
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
- 推动生态产业园区
-
根据生态产业开发的性质营运多种
与有关部门共同支持的项目*
* EIP Demo 项目,产业园区循环经济项目, 产业园区低碳化项目
区分 |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NDEIP) |
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NCEP) |
低碳产业园区 (LCP, LCIP) |
---|---|---|---|
支持部门 |
・ MEP(环境部) ・ MOFCOM(商务部) ・ MOST(科技部) |
・ NDR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MOF(财务部) |
・ MOFCOM(商务部) ・ MIIT(工信部) |
中国生态产业园区相关具体项目
-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NDEIP) National Demonstrative Eco Industrial Park
-
- 主体
- 2003年, 环境部(MEP), 商务部(MOFCOM), 科技部(MOST)
- 目的
- 进行清洁生产、供应链管理、 处理污染源等将污染达到最低程度, 提高环境经济效率
- 类型
- 将生态产业园区区分为各部分 静脉型和综合型, 依不同类型进行支援
- 活动
- 携EIP构建指南*,环境部·科技部将其套用于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NHTDZ), 商务部将其套用于 国家级济技术开发区(NETDZ)
* 主要指南: 1) 经济发展, 2) 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 3) 控制污染源, 4) 环境管理
- 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NCEP)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Park
-
- 主体
-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 财务部(MOF)
- 目的
- 为园区环境治理建构国家循环经济园区
- 活动
- 构建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系统, 扩张循环经济园区以推动园区的循环再建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 低碳产业园区(LCIP) Low Carbon Industry Park
-
- 主体
- 2013年,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 推动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 目的
- 通过导入试验设备加速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和高耗能产业的低碳转型 (培养低碳企业, 奖励经营模式)
- 活动
- 选定51个产业园区以执行低碳产业 园区试验项目
* 与生态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相异, 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系统性的数据管理
中国生态产业园区的特性
- [指标开发]
-
将生态产业园区区分为各部分、静脉型和综合型等类别,
将各影响因子指标化并运用于指定政府主导生态产业园区上
区分 | Sector-intergrated EIP | Sector-specific EIP | Venous Industry Based EIP |
---|---|---|---|
Indicator |
Economic development(2)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of material(7) Pollution control(8) Park management(4) |
Economic development(1)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of material(5) Pollution control(8) Park management(5) |
Economic development(2)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of material(7) Pollution control(5) Park management(6) |
Number | 21 | 19 | 20 |
- [地区特性]
-
通过政府政策,依据各地区产业园区的条件(现状、规制等)
引导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园区模型
* (2004年)于江苏地区创建 EIP示范园区, (2011年)陕西地区将促进循环经济进行法制化等
关于细颗粒物管理政策,中国在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
制定了细颗粒物减排目标,
并在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制定了管理细颗粒物及重污染天气的详细目标。
-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 地级(第2级地方行政单位)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质量’天数比率自2020年的87%提升至2025年87.5%
- 2025年前降低13.5%的能源消耗和18%的CO2 排放
- 增长46亿吨标准煤以上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10%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
- 重污染天气的基本解决目标
- 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
- 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 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中国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制了碳中和政策基础,配合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3060目标制定了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和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第38章第4节中明确提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为落实3060目标,以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为目标
[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具体内容 ]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实施控制碳强度、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
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
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 s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目标 | 内容 |
---|---|
到2025年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
到2030年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
到2060年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 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主要目标
目标 | 内容 |
---|---|
到2025年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
到2030年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
[“碳达峰十大行动”及具体内容]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 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
- 大力发展新能源
-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
-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
-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
-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
-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
- 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
-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 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
-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
-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
- 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
-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
-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 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强化领导干部培训
-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 科学合理确定有序达峰目标。
- 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 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
- 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中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可见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 [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等之中.
主要内容包含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智能化,
致力区域协调发展等.
-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
能源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树立氢能等未来产业计划及加强技术研究
开发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制定化石能源消费制度政策,
推进以电代煤电网基础建设智能化
通过加快智能微电网建设,
优化建设电网主网架和跨区域输电通道,
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 (Ultra High Volatage, UHV)利用率,
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
-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年~2020年)
- 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的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为可持续发展,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中国首度于中央文件及五年规划中收录对外援助相关内容
* 提出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等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 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 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50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7.5%
- 石油产量约1.93亿吨,天然气产量约181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00GW左右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相关政策趋势与特性 [参考资料] 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污染源处理现况及生态产业建设现状
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染源处理现状及评估
大气污染源 | 开发区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企业的能源燃烧及工艺排放的废气,主要使用能源有煤、电、天然气等. 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NOx, 分别于2014年排放了二氧化硫46.01t、NOx 140.3t.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为区域内最大的污染企业之一. |
---|---|
水污染源 | 开发区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园内企业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园区内的企业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及金属类等,2014年开发区主要企业排放的 COD为248.73t、氨氮37.24t.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为区域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
固废污染源 | 开发区内的固体废物主要包含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2014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为4.12万吨,全部通过无害化处理, 送往焚烧炉焚烧发电.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71125.03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为68872.09t,危险固体废弃物约2252.94t. 废铁渣、边角料等运往废旧金属回收站回收利用,废布料通过纺织市场综合利用,印染企业、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部分运往制砖厂制砖.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达96%,其余部分安全填埋. 危险废物依据不同性质分别送至专业固废处理单位进行集中、安全处置. |
环境质量评估 | 根据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2-2014年进行的环境质量报告, 三年期间空气环境质量(SO2, NO2, PM10) 、 主要河道水质、声环境质量及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 |
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建设评估
生态产业链建设 | 盐城经济开发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积极推进补链战略,加强静脉产业发展.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以东风悦达起亚整车制造为中心,德工机械、现代摩比斯提供底盘; 现代摩比斯、 斗源、京信电子等提供电气设备;现代海斯克、韩一模型等提供车身部件;盛东方铝业回收东风悦达起亚的废铝, 制造成合金铝锭提供给东风悦达起亚,形成了明确的供应链. |
---|---|
清洁生产和循 环经济建设 |
园区内成立生态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节能降耗,设置管理措施、考核奖励等. 节能降耗考核为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清洁生产 截止至2014年底共有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54家单位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认证 2.循环经济 区域水循环: 以河東污水处理厂为核心收集区域污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再生水利用(市政绿化,道路浇洒) 企业间水循环: 蒸气(热电厂)→蒸汽冷凝水(蒸汽使用企业)→锅炉补充水(热电厂) 废气循环: 低热值高炉煤气→蓄热式加热炉→加热工序 综合利用煤电发电: 回收多余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电供热;高炉煤气→汽动鼓风机 垃圾减量化-再生能源发电: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盐城市唯一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是政府为改善环境卫生, 促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鼓励处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最大日处理量达1000吨以上 3. 再生水回用2010年10月开始进行中水回用项目,中水回用量达1000吨/天,为开发区污水处理量(10000吨/天)的10% |
低碳建设 |
低碳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低碳化和市政环境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包含下列内容: 1. 低碳工程: 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 道路等市政基础建设及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水环境质量,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工业噪声污染源防治等 2. 低碳经济: 推进实施排污总量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广安装IC卡智能流量计,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汽车及配套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目前共有54家单位通过认证),中水工程投运,推行实施环境责任保险,推动环境信息评定、 公开等6项措施 3. 低碳交通: 新增公交车数量及在公交车上使用推广清洁能源, 发展BRT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及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 引导驾校向节约环保型绿色驾校发展等 |